无目的地打了一阵枪后,看着没有动静,以为勇士们都牺牲了,停止了射击。勇士们乘机向敌人的河防工事冲去,占领了敌人设在渡口的工事,为第二船的战友们杀出一条通道,为全军渡河奠定了立足点。
第二船的8名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带领下,由龚万才等8名船工摆渡,顺利渡过渡去,与第一船的勇士们会合。
敌人仍在拼命挣扎,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扑,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,把勇士们赶下河去。两船勇士会合后,在南面强大火力配合下,齐声怒吼,猛扑敌群,雪亮锋利的大刀在敌群中闪着寒光,忽起忽落,左砍右劈,号称“双枪将”的川军被杀得溃不成军,没命地往北山后边逃窜。
孙继先指挥17勇士控制了渡口工事,立即向山上的敌人发起进攻。因得到南岸强有力的火力支援,迫击炮弹击毙了涌出的敌人,红军战士冲入了山腰敌军阵地,大刀飞舞,喊杀声震天动地,吓得刘文辉的“双枪兵”(带的烟枪和步枪)丢下阵地就跑。红军占了制高点,居高临下向东面余味儒团部猛冲,余团向富林方向溃逃。红军穷追不舍,击溃了沿河下游40里内的敌人,直到占领美罗场右侧的野猪岗山顶,达到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向泸定桥进军的目的,才停止对敌人的追击。
红军追歼逃敌途中,在下游获得了另一只木船,在安靖坝河边又打捞起一只沉船。第二天,红军有了3只船,船工也增加到77人。为了使渡河能顺利进行,成立了指挥部,船工刘学仲负责总指挥,干部团的政治科学员负责押船,把船工分为6个组,人停船不停,从早到晚轮班开船。渡口两岸各有一排红军战士专门负责拉船,北岸从桃子湾拉到尖石包,南岸从陈家湾拉到小河口。第三天,一只船不慎开翻,有一二十人不幸牺牲。只剩下两只船,渡河的速度受到一些影响。
当时,红军生活非常艰苦,但对船工却很照顾,为便于船工们吃饭和休息,特地在南岸河边搭了3个棚子。船工们支援红军强渡也很努力,他们不顾疲劳,终日奋战,分成四班采取人歇船不停方式日夜摆渡,一连七天,总共渡过4个团的兵力,这4个团组成右路纵队,溯大渡河而上,牵制川军4个团的兵力,占川军大渡河防务的95﹪以上,配合主力左路纵队飞夺泸定桥,红军胜利地战胜天险大渡河。
孙继先和17勇士强渡大渡河取得胜利,他们以自己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,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他们是:
一营营长孙继先,二连连长熊尚林,二排排长罗会明,三班班长刘长发、副班长张表克,战斗员张桂成、肖汉尧、王华亭、廖洪山、赖秋发、曾先吉,四班班长郭世苍、副班长张成球,战斗员肖桂兰、朱祥云、谢良明、丁流民、陈万清。
另7位摸范特等射手是:团炮兵营长赵章成,一营机枪排排长李得才,团机枪连四班长夏天海,五班长邱神坤,团部警卫排战斗员刘桂仔、袁行安、朱远海。
强渡大渡河战斗是整个抢渡大渡河之役中最为关键的一仗,它的强渡成功,完全打乱了川军部署,并使之对中央红军成功后的去向意图难以准确判断。
返回帖子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