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内容]:全文(共2页)
文/罗罗
杨绛先生在《100岁感言》中写道: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!
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,很多人天天发朋友圈,展示自己的成绩,孩子的各种成绩。参加各种打卡活动,晒各种打卡,如美食、健身、阅读等,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、欣赏。其实别人的认可与否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都没有关系,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才决定自己的一生。
杨绛先生就说过:我与谁都不争,和谁争我都不屑。简朴的生活、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01 物质简单、精神富足
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告诉我们:最好的生活状态是物质上简朴至极,精神上丰盈充实。
?
杨绛先生从小不喜欢物质追求,她认为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。从小受父亲的影响,非常喜欢看书,如果哪一天没看书就觉得这一天白过了。书就是她的精神世界。
在她三里河南沙沟的家里,家里摆设非常简单,墙是白灰粉刷的,地是水泥抹的,没有铺地板,只有简单的家具。而占据大部分空间的是书柜和书桌,让人感觉满屋书香。
我们现在很多人却反过来,追求物质,而精神贫瘠。看到漂亮的衣服,不管适不适合自己,看到被人买了,自己就也要买。看到被人的包包很漂亮,自己就也要买一个。几千甚至上万块钱,花出去很坦然。而让他去书店买本书充实自己,看到几十块钱的书,都直呼好贵。
《庄子.天道》中说:朴素,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。我们每个能装的东西有限,装下可物质,就装不下内向的富足。简单的物质世界,才是我们最美的世界,丰富的精神世界,才是我们追求的世界。
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丰富,她的物质欲望就越低,就越能明白活着的价值和意义。愿我们每个人都有富足的精神世界,找到人生的价值。
02 淡泊名利,宁静致远
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写道: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?
淡泊名利才能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,才能让我们冷静对待遇到的事情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杨绛先生一生都把名利看得很淡。在牛津借读的时候,她甘愿当一个旁听生,这样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徜徉在书的海洋,与先哲对话,与圣人交流。
她用了20多年翻译《堂吉诃德》,又遇到了特殊年代,她的翻译过程既曲折而艰辛。她翻译书籍,既不在意学术氛围,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,她甘于坐冷板凳,在自己的学术建筑中争分夺秒地添砖加瓦,从不去追求名利。
就像她说的:“名声,或者也许对自己有用,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。”这也是她不追求名利,潜心做自己能做的事的真实写照。
《堂吉诃德》出版后,当地很重视,认为她对传播他们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连续三次邀请杨绛先生出国访问,第三次她才答应下来,她从没想着用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扬名。
1943年,杨绛先生创作的《称心如意》戏剧上演,引发了人们的热议,得到了大家的好评,她因此一夜成名,但她却没有因此沾沾自喜,和平时一样。
名利虽然能给我们带来一时的风光,但从长远来看,他会蒙蔽我们的双眼,让我们看不清前进的方向,让我们迷失在名利中。只有淡泊名利,才能宁静致远。就像威廉詹姆斯说的: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,对于生命持有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。
?
03 不断磨炼,处变不乱
泰戈尔曾经说过: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,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会面对各种困难、挫折,怎么才能让不被这些困难打倒,成了我们的必修课。
杨绛先生他们一家刚回国时,因为战乱,
下页.余下全文
(第1/2页/1763字/89阅)
第页
前往
2楼.已删除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