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下邻居夫妻吵架。女的怒吼,男的拍桌。突然静了下来。
只听那男的小声说:“行行行,都是我的错……但我刚才那句话,错在哪了?”女的顿时破涕为笑。
我站在楼道里,不禁莞尔。这人哪里是认错,分明是换了种方式继续争辩。生活中,多少关系就耗在这种“聪明的对峙”里?
聪明是术,智慧是道。
聪者可见枝叶之微,慧者能观山川之势。庄子感叹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”
真正的智慧,从来不是知道多少,而是如何运用,如何放下,如何看开。
一、聪明善辩,智慧不言
战国时期,名家学派以善辩闻名。公孙龙提出“白马非马”,辩才无碍,在言辞上所向披靡。可这又如何?荀子一语道破:“争小而不顾大。”
陷在争论里,情绪被对方牵着走,心力为胜负所耗。这就像那句禅诗所言:磨砖作镜,积雪为粮——徒劳无功。
真正的智者呢?
看苏轼。他一生命运多舛,却能在最困顿的时候写下:“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”不是他不会辩,而是他选择了不争。
那份气度,正如*所言: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
智慧如江海,正因为善处低下,才能成为百谷之王。不争一时口舌之快,反而赢得了内心的清明与从容。
(第1/1页/519字/17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