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人翁同龢写过一副对联,“每临大事有静气,不信今人无古贤”,《大学》有言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有在无事时修养了静的本事,才能培养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,在有事时保持内心的安定。
在面临大事时能不能沉稳安定,是判断一个人气量胸襟的重要标准。
古人有言:“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,可拜上将军”,能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,所凭借的就是内心的从容安定。
在谢安在淝水之战时“为君谈笑靖胡沙”,诸葛亮一出空城计击退了司马懿十五万精兵,都是这句话的佐证。
要想有定力,胸中必要有志向。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,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小情绪,外面的点点滴滴、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你的干扰源。
儒家说“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”,道家说,“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”戒除了浮躁之气,内心就能安定了,然后就能生发出无尽的智慧。
在动乱和压力下临危不乱,用高度的执行力去有效解决眼前的问题,而只有一个在面临大事时能够安稳不乱的人,才有资格被委以重任。
(第1/1页/489字/12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