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内容]:全文(共2页)
01
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一个人不管多厉害,也不能面面俱到,总有考虑不周,力不从心的时候。
人到中年万事休,如果仅凭一己之力,看起来很有骨气,其实是过分固执,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。
想要混得风生水起,就别蛮干,要学会借力。顺水推舟,顺风而行,百事可赢。
02
借助自然之力,可以省时省力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周瑜刁难诸葛亮,要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。诸葛亮调用了几艘草船,去曹军面前呐喊一阵子,引起曹军猛烈地射箭,然后借着风,迅速离开,箭就“造”成了。
另外,还有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”的典故,也显示了风的威力。
现实生活中,风车、水车等,把风和水的力量,变成了电力等,也可以用来带动碾米机等。在河里筑坝,可以把水引入到农田,进行灌溉。
人到中年,你认真想一想,身边有什么样的力量,可以帮助你成功?
我的一个朋友,在东莞打工多年,前年夏天,他回到老家,把老房子修整一番,把屋后的一个小瀑布整理了一番,就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前来游玩,他的家变成了客栈。
得天独厚的环境,其实是创业的重要地方,蕴含着巨大的潜能。
03
借助他人之力,可以快速成长。
晋朝时期,有一个叫左思的作家,写了一篇《三都赋》。他把文章拿出来给别人看,本想得到指点和赞美,却被人嘲笑。
有一个叫张华的作家,看了之后,觉得文章很好,但是需要有名家进行点评,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。于是,他建议把文章拿给当时著名的学者皇普谧去看。
皇普谧十分欣赏《三都赋》,并写了一篇序言。从此,文章名声大噪,左思的名气更大了。
时隔几百年,文人墨客,互相鼓励,为小说、散文集等写序言的习惯,一直都存在。一个名气不大的作者,得到了著名作家的点评,成长的速度,就更快了,甚至摇身一变,也加入了著名作家的行伍。
中年人,在生活中,会变成两种人:一边工作,一边吃喝玩乐的人;埋头苦干,加班加点,从不社交的人。在同等条件下,第一种人更容易成功,借助圈子,平步青云,第二种人,容易沦为被人欺负的老实人,也许被边缘化。
盲目的社交,可以让人迷失方向。但是合适的社交,会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。得到高人的指教和提拔,才能快步前行。
04
借助感情之力,可以家和业兴。
古话说:“上阵父子兵,打虎亲兄弟。”
不知为何,很多人宁愿对外人笑,也不愿意和家人合作,还把兄弟姐妹当成仇人,也不想孝顺父母。
我的一个表弟,他嫌弃父母没有帮他买房子,*气去了广州打工。后来,他把打工的积蓄,全部拿出来,与人合作,本想赚一笔,结果亏掉了。
去年二月份,表弟的父母,来到广州,送给他两万块钱,还拉着他回家乡发展种植业。仅仅一年时间,一家人靠种植生姜,赚了好几万。
事实上,不管亲人之间,有多大的恩怨,血脉之情是不会弄丢的。俗话说:“虎毒不食子。”把矛盾丢到一边,随时都可以齐心协力做点什么。
当一个人最弱小的时候,外人是不会帮你的,但是亲人会看在“骨肉”的份上,拉一把。如果你借用这份感情,也能走得更远。
05
借助社会之力,可以把握机遇。
“金杯银杯,不如群众的口碑”,人到中年,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,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形象,并且得到别人的认可。
晋朝时期,将军桓温率军北伐。袁虎本是一个受到了责罚的人,但是他仍旧随军出征。
路途上,需要一篇露布文,袁虎才智过人,靠着马匹就写好了。他的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,也得到了将功补过的机会。
一个人想要斩头露角,不仅
下页.余下全文
(第1/2页/2069字/105阅)
第页
前往
37楼.已删除.